家有医生的背后: 找医生妈妈看病,也是要排队的

文章来源:衢州日报 作者:郑春法 王红岭 曹敏 徐莉 点击数:5491 更新时间:2019-08-19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有这样一群人,却只能将陪伴家人视为心底的奢望。

从他们在心中默记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誓言,披上白大褂之日起,紧张忙碌的救死扶伤事业,便成为终其一生的责任和使命,大爱面前,小家颇难兼顾。

网络上曾流传一封医生父亲写给5岁女儿的信,让人久久泪目:“也许你会像小草一样顽强地生长,最终你也会成为一棵参天大树,但现在的你却像被风吹大的孩子……”

今天是第二个“中国医师节”,这是一个不放假的行业节日,它设立的意义,似乎是在提醒公众:当你与陌生医生相视而坐时,你是否愿意真的了解口罩背后的真实医者人生。

或许,只有当你用心走近医生,倾听医生家人的真情诉说时,才会真正懂得医生职业坚守的不易。

来自衢州市人民医院6名医生的家属,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诉说了这样一个事实:家有医生,听起来光鲜骄傲的幕后,更多的其实是一把心酸泪。但是,他们同样也为自己是一名医生的家属而自豪:他们的亲人怀着一颗医者仁心,用自己的医术和责任,护佑着无数病人的身心。这样的爱,才是最宽广无私的大爱。

相关链接

2018年起,每年的8月19日为“中国医师节”。它是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节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旨在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我知道,他真的很累

黄强的医者初心:医学有时是很残酷的,残酷得让最顶级的专家都无能为力;医学有时又是有温度的,她的温暖来自专业知识以外的善良与变通。医者在面对不同的病情、不同的情景时,用自己毕生所学作出准确判断的同时,尽可能给病人及家属一个有温度的解释。

讲述人:黄强女儿黄佳珺(清华大学毕业,后考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MBA,现在北京从事金融投资工作)

我的父亲叫黄强,他是衢州市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他有着很多耀眼的荣誉,比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级名医等等。他一直是我从小到大心目中的学习楷模、好榜样。

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书房里那个大书柜,长长的布满一整面墙,父亲回家,一有时间就待在书房里看书学习。

上学以后,我对父亲的这些书感到很好奇,但翻阅后发现大多是医学专业书籍和期刊杂志,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自己一点也看不懂。喜欢看书学习的我常想,如果也有一个像父亲书房一样的大书柜,里面装满了自己喜欢读的书,该有多好啊!

读初中的时候,我将自己藏在内心许久的愿望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微微一怔,微笑着答应:“等你把书读好了,家里买了新房,一定给你一个装有大书柜的独立房间。”

父亲一向言出必行,我也下了决心。2007年,我以全省高考第六名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父亲也兑现了当初的承诺,给我装了一面大书柜。

我从小就知道,父亲是脑外科(神经外科)方面的专家,手术的病人都是脑部重症患者,虽然他平时回家都不会和我谈及工作上的事情,但每每看到他日以继夜工作后的疲惫状态,看到他回家后还打电话询问病人的术后情况,就知道,他真的很累,但他依然放心不下他的病人。

当然,严谨认真、勤奋博学而富有高度责任感的父亲,在工作之余,也喜欢旅行和摄影,他还有个小特长——会修家用电器和手表等,如果有人手表坏了,他总是能很快地修好,完好如初!

她一直是闲不下来的

俎德玲的医者初心:今年已是我在市人民医院工作的第38个年头了。我见证了市人民医院发展壮大的历程。现在,我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除了做好门诊,还注重科室青年医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及送医下乡、义诊、健康宣教等工作。

讲述人:俎德玲爱人诸葛毅(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教授)

医生的工作比较特殊,救人如救火,病情就是命令。我家住在北门玉湖村,离医院近在咫尺,38年来,我的妻子俎德玲不知道在这条路上走过多少个来回。

特别是妻子在担任ICU主任期间,经常半夜被叫到医院抢救病人,那时女儿年纪小,我又经常出差,她就把年幼的女儿反锁在家。有很多次在女儿第二天上学前,都来不及赶回家开锁,女儿在屋里急得直哭。

有一年大年三十,多年未在家吃年夜饭的妻子,应父母要求答应在家吃一顿团圆饭。可饭菜刚端上桌,医院打来电话,有一位大面积心梗的病人需要抢救,她二话没说,放下碗筷就往医院赶。

现在,妻子退二线了,没有以前那么忙了,但是年轻的医生搞科研、写论文,都喜欢向她求教。她一直非常关注青年人才的培养,总是热心地帮年轻医生定选题、做策划,手把手地帮他们提升科研能力。

浙江省中医药大学与市人民医院是合作单位,该校全科医师班后两年的临床课在市人民医院上。学生们来到医院,都喜欢找俎德玲做自己的导师,现在她每年至少要带四五位学生。俎德玲还会定期下沉到开化县中医院坐诊,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基层。同时还不定期参加一些科普宣传、送义诊进社区活动。即使退下来了,她也是闲不下来的。

不怕吃苦的“医二代”

周珉的医者初心:心外科医生不能有半点侥幸心理。要考虑好每一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命运,容不得半分差错。

讲述人:周珉母亲李甘美(衢州市人民医院儿科退休专家)

算起来,周珉可以说是我们医院的“医二代”了,他的父亲周荣根是神经外科医生,我是儿科医生。

当初,周珉报考温州医学院时候,我们都没干涉,让他自己选择。我们就跟他讲,当医生很辛苦的,一定要做好吃苦准备。他当即就反驳我,吃点苦怕什么,你跟爸爸每次成功抢救病人之后不都是很开心吗?

心脏外科对医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手术风险也高,到周珉这一批年轻医生进院的时候,医院开设了心胸外科专科病房。

我当时就对周珉提了一个要求,既然到心外科,你要好好地沉下心来,学好技术。

如今,一晃20多年过去了,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是已成为浙西地区胸部肿瘤、胸部外伤、胸部严重复合伤及心脏外科疾病治疗中心,技术实力在省内同级医院处于领先水平。周珉也成长为心胸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现在,周珉医术还算不错,但我的要求他还没全部完成,尤其是心脏搭桥技术,还要再精细化一些。当然,在技术之外,我还希望他把自己身体照顾好,才40多岁就得了高血压,这可不行。

医生妻子眼中的超级“奶爸”

卢伟力的医者初心:作为感染科医生,要从生理、心理等多角度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鼓励他们放下负担,开心生活。很多传染病都是可防可治的,要让全社会不再谈病色变。

讲述人:卢伟力爱人吴胜兰 (衢州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对医生来讲,其实没有上班、下班的概念。只要单位、科室里有需要,无论白天、黑夜,我的丈夫卢伟力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天天如此,年年如此。

我们家是双医生家庭,下班回家后,家里的电话常常响个不停,不是同事讨论患者病情变化,就是家属询问相关疾病诊治问题,总之,电话铃声不断。每次接听电话,卢伟力都会耐心地回答电话里的每一个问题。

除了在工作上尽职尽责,卢伟力还努力挤出时间陪伴女儿。女儿每天上学、放学,都是他接送。他喜欢利用这些路上的时光,跟女儿聊天,聊功课,兴趣爱好,聊每天的见闻,聊未来和梦想,女儿跟他无话不谈,父女俩好得会让我这个妈妈“吃醋”。

女儿喜欢画画,他会全力支持,选画室、请老师、买画具,女儿要参加画展、绘画比赛,只要时间允许,他都亲力亲为。

为了拓展女儿视野,卢伟力每年都会安排一次亲子游。今年暑假去了上海,女儿自己选的民宿,然后一家人去逛上海外滩、博物馆、科技馆、迪士尼乐园,领略大上海的时代风采和历史底蕴,女儿特别开心。

患者可比我和弟弟“重要”多了

龚敏的医者初心:能帮助小朋友恢复健康,是我最大的欣慰。

讲述人:龚敏女儿叶子萱(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学生)

妈妈总是特别忙,就算是休息时间,医院里一个电话打来,妈妈不管在做什么,都会马上急匆匆地赶去医院。在她眼里,患者可比我和弟弟“重要”多了。

2015年11月的一天,刚好是弟弟周岁生日,亲朋好友晚上在饭店聚餐。本来说好下午5点下班后,妈妈马上就赶过来给弟弟过生日。结果门诊又拖班了,妈妈足足迟到了一个多小时。迟到也就算了,这边客人还没送完,她又接到急诊加班电话,结果,她丢下过生日的弟弟,又赶去医院加班了。

我唯一一次进医院,是二年级的时候,那天妈妈上急诊夜班,我发烧了。爸爸喂我吃了退烧药,但我的体温一直没退,还一直发抖。我爸不放心,就带我去急诊室找妈妈。当时急诊室还有好多候诊的病人,结果我妈坚持看完了所有病人,才给我看。原来,找医生妈妈看病,也是要排队的。

妈妈聪明好学,也给我做了好榜样。我今年小升初毕业考时,妈妈也在准备“西医学中医”考试,我问她:你明明已经是西医的副主任医师了,为什么还要学中医?她说多学点总是好的,而且不管西医、中医,能看好病的就是好医生。

做医生是他从小的梦想

徐毅的医者初心:医生是充满挑战性的职业,作为医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技术,还须精通与人沟通的艺术,坚持医学研究与临床应用两条腿一起走,做一个综合能力全面的医生。

讲述人:徐毅父亲徐方(企业退休干部)

许多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当医生的梦想,在幼儿园里喜欢扮演着医生或护士,你给她打针,他为你听诊。我的儿子徐毅就是这样,从小就说长大了要当医生,治病救人,现在,他是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徐毅读高中之前,我家住市区斗潭小区,爷爷奶奶家在上下街一带,他经常在自己家和爷爷奶奶家来回跑。途中要经过市人民医院设立在下街的橱窗宣传长廊,每当橱窗里换了新的内容后,徐毅就会从头到尾一个个橱窗地仔细地看过去。内容没看完,大人怎么喊他拉他,他是绝对不肯离开的。

也许是从小怀揣当医生的梦想,徐毅一直在学习上就比较自觉,平时也喜欢看些科普类的课外读物。高考时,他顺利考上了心仪的医学院校,实现了孩童时就立下的人生梦想。

徐毅对学习英语一直有着浓郁的兴趣,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伦敦腔”。大学毕业,真正成为一名医生后,扎实的英语综合能力,对他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钻研学习帮助很大。

2012年,浙江省卫生厅要选拨一批优秀的青年医师公派英国进修学习,徐毅是这批医师选拔时英文水平最好的一个。国际性医学学术会议“西湖血液净化论坛”上,徐毅连续两年被主办方邀请聘为大会会场翻译。

徐毅一天到晚都很忙,女儿十岁了,都是我们帮他带。我们都很理解很支持。徐毅说,做医生是他从小梦想的职业,唯有不断地学习、钻研,才能真正地做到对病人负责。我们也想对徐毅说,你爱好篮球等球类运动,一定得抽时间有规律地进行锻炼,有好身体,才能更好地工作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