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刘:做患者生命中的一道光

文章来源:宣传统战部综合整理 作者: 点击数:2127 更新时间:2023-08-15

“医路漫漫,学无止境,作为医务人员,对医德和医术的追求没有终点,唯有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慎始慎终。”

——在我院,有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医生。他们在门诊、病房、手术室、实验室“精耕细作”,从初出茅庐,到独当一面,他们在追逐梦想的路上蜕变成长,挥洒青春,努力让梦想的光照亮前行的路。

在8.19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衢小编带你走进这一群“新生代”,倾听他们的成长故事,看见他们,了解他们,信赖他们……

王传刘,中共党员,神经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衢州市新115人才,第二期衢州市医疗卫生学科人才高级研修班班长。

仁心仁术,至精至诚

“手不能提,足不能行,躯体成了枷锁。”对一些身患神经性疾病的患者而言,神经内科的医生就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道光。

“过度惊吓反应症”是一种极其罕见的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小李在确诊“过度惊吓反应症”前,几乎不能正常走路,便慕名找到王传刘。问询病史时,一个细节引起了王传刘的注意,原来小李“一听到摩托车的喇叭声就吓得摔倒。”

王传刘大胆推测、反复验证,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发现小李为GLRA1上8号外显子c.920A>G(p.T307C)杂合突变,目前为止,国内仅有3例报道,最终确诊“过度惊吓反应症”。在王传刘的治疗下,小李结束了长达26年的病痛,恢复了正常生活,成了少数罕见病治愈的幸运儿。

20年前,不到1岁的小徐被诊断出“脊髓性肌萎缩症”,需要定期鞘内注射特效药。由于长年疾病导致脊柱侧弯,小徐依靠脊柱内的37根钢钉勉强维持坐位,因此给鞘内注射造成很大的困难。之前都是病友推荐去上海专科医院和省内少数三级医院操作,有时甚至需要CT定位或在手术室内完成,耗时最长达2-3个小时。

小徐的爷爷辗转找到王传刘,结合病情,王传流“量身定制”,通过超声定位,将鞘内注射时间缩短至10分钟左右。

此后,小徐不再奔波外地,每三四个月徐爷爷就带着小徐从金华赶来衢州治疗。至今王传刘仍与小徐爷爷保持微信联系。“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解患者所难”,这是徐爷爷对王传刘表达感激之情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勇攀高峰,笃定前行

多年来,尽管国内医院诊疗水平不断提高,但仍以常见病为主,很少有医生或团队愿意花时间研究疑难杂症。“一旦选择钻研疑难病,这条路就要一直走下去,你要经过规范的培训,要花更多的时间,要耐得住寂寞。”

不管在哪,想做的事情只有一件:为疑难病患者解除病痛,尽可能把神经内科疑难病罕见病留在衢州本地区。因此,王传刘常常科普神经内科常见病慢性病科普知识,和同行探讨疑难病罕见病救治策略。

“诊断疾病的过程就是观察、推理、判断,需要一步步排查才能确诊,经过治疗直到康复。”王传刘说,自己从小就喜欢侦探小说,看病就像解密。

为了解决临床中遇到的问题,王传刘每天坚持利用休息时间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关注临床工作的同时,致力于临床医学研究,探索脑血管病和神经变性疾病的研究。

作为科室副主任,承担科室教学任务,临床教学中充分考虑轮转医生、规培医生及实习医生教育的不同要求,因人施教,挖掘潜能。

道阻且长,行而不辍

2019年8月,王传刘被委派到六枝特区人民医院开展帮扶支援。期间,他致力于提高基层医院医疗卫生及救治工作的认识,对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对六枝特区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设定溶栓流程图,规范卒中急性发作期救治及后续康复治疗,开设脑卒中筛查门诊,加强规范化诊治、早期康复及随访等,不断提升卒中病人急性期救治成功率,帮助该地区实现神经内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为卒中中心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贵州省六盘水市卫健局授予王传刘“对口帮扶特别贡献奖”。

“医学的意义,或许是给那些被上帝关了门的人,再开一扇窗。”我市罕见病的诊治还在起步阶段,在王传刘看来,医路漫漫,唯有孜孜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