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口罩与病原赛跑

文章来源:衢州日报 作者:汪晨云 黄橙紫 点击数:2508 更新时间:2023-02-10

医院感染科,原是一个大多数人都很陌生的科室。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疫情,让这个科室走进了大众视野,感染科医生也频频成为关注的焦点。

之所以称为感染科,是因为这里收治着患有各类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这是一个距离病原体最近的地方,这也让许多人因此望而生畏。

然而,2月3日下午,当记者来到四省边际中心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人民医院”)探访该院感染科医生翁亮亮时,他却很坚定地说:“感染科做的很多事情很有意义,我会一直做下去。”


从不适应到引以为傲

走过弯弯绕绕的走廊,在翁亮亮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感染科医生的办公室。一路上,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我们这里消毒得很干净,可能比外面还干净。”翁亮亮打趣地说。

感染科里病原菌很多,虽然医生与患者分为两个通道,但查房、看诊时,医生无法避免与患者接触。因此,为了防止病原菌感染,这里需要经常消毒。

翁亮亮在会议桌旁坐下,摘下N95口罩,露出一张清瘦的脸庞。

“戴这个口罩不闷吗?”

“我们每天要戴七八个小时,已经习惯了。”

翁亮亮,33岁,2012年从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就来到中心医院工作。起初,他在急诊科工作了3年,之后就一直在感染科。“刚来的时候也不适应,甚至有些迷茫,但患者的肯定,给了我很大的动力。”翁亮亮说。

许多年前,患者李先生因肺部感染,多次在当地一家医院的呼吸科就诊,但迟迟无法根治。之后在朋友的介绍下,李先生来到了翁亮亮的科室。

肺部感染看呼吸科,这是大多数患者的选择,感染科对于李先生来说是个极为陌生的科室,能否得到根治,他心里没底。

通过检查,翁亮亮发现李先生是被一种极少见的病原菌感染,必须针对性用药。

经过数天的用药后,李先生的症状明显好转,康复出院。时隔数年,翁亮亮对当时的情况依旧记得很清楚。“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它让我意识到感染科的作用很大。”翁亮亮说,这让他坚定了做一名感染科医生的想法。

随着工作经验逐渐丰富,翁亮亮意识到,感染科能做的远不止治疗疾病,还可以通过切断传播途径、降低感染几率的方式,做到提前干预,遏制病原菌扩张。这些年,为了科普这些知识,他一直积极地参与到各种讲座、社区活动中。

虽然从业已经10年,但大学同窗还是无法理解他为什么选择了感染科。每当大家问起时,翁亮亮轻描淡写地回答:“总要有人做这件事情。”其实在他心里,感染科医生早已是一份神圣的职业。


关键时刻挑起重任  

在衢州城北,有几幢暖色建筑。当地人知道,这是人民医院浮石院区,用于收治传染性疾病患者。过去,这里一直是翁亮亮的主战场。

2020年初,新冠疫情袭来时,翁亮亮被选派了过去。

没有太多焦躁与不安,他的内心就像一湖清水般平静。直到真的直面这些患者时,才感到巨大的压力。“有的患者心里是恐惧和焦虑的,所以在治疗身体上的病症时,还要做好心理疏导。”翁亮亮说,在查房时面对面安慰,下了班电话交流,这些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

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每次发现新冠阳性病例,翁亮亮都会再次回到主战场。去年3·13疫情时,随着阳性病例不断增多,浮石院区从原有的一个病区开设到四个病区。这期间每开设一个病区,翁亮亮都会被派到新病区培训医生、梳理流程……直到病区里整个医护团队可以应对自如。

一次次奔赴前线,也练就了翁亮亮一身的本领。

去年12月,根据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衢州的阳性病例出现井喷式增长。为了应对患者的就诊需求,医院随即制定了解决方案,其中就包括了建立临时留观病房。

翁亮亮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顺理成章地成为留观病房的组长,带着其他科室临时选派来的4名医生、20名护士展开了工作。

阳性病例还在增加,留观病房的床位也跟着扩充,从原有的20张床位增加到49张床位,但依旧无法满足住院需求。

一边梳理出入院患者,调床位;一边紧盯老年患者与重症患者病程的变化,翁亮亮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只能减少医生休息时间,增加护士诊疗频次,每个人紧紧盯牢自己负责的患者。”翁亮亮说,留观病房成立的15天里共收治了200多名患者,其中三分之一属于重症患者。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好转出院率达到95%以上。

再次回忆起过往这段经历,翁亮亮如释重负:“终于可以缓口气歇一歇了。”


对待患者用真心  

对内,翁亮亮总是愿意冲在前面,踏实肯干,这让感染科主任彭春仙很是放心。对外,作为一名年轻医生,他用热情、耐心、专业,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1月17日,患者卢先生因新冠病毒感染,来到留观病房住院治疗。与一般人不同的是,除了发烧、乏力等症状以外,卢先生全身起了疱疹,皮肤开始破溃。

发现这一情况后,翁亮亮紧急寻求了创伤修复科的医生帮助,邀请他们前来会诊,并调整了治疗方案。

创伤修复科医生建议,通过外用药的方式促使破溃的皮肤修复。对于长期在感染科的翁亮亮来说,这成了“盲区”。

总是邀请创伤修复科医生到留观病房,无疑增加了感染几率。但是这里的医生又不会换药,怎么办?

翁亮亮学起了换药。

“他先是看创伤修复科的医生换,然后就学起来自己换。”同是留观病房的医生祝君说,患者需要每天换药,所以即便是休息时间,翁亮亮也会赶来医院。

庆幸的是,在翁亮亮的精心治疗下,卢先生康复出院了。

这些年里,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这位看起来大大咧咧的高个男医生,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

如今,在新冠的战场上,我们迎来了胜利。但在其他传染性疾病领域,仍然还有许多需要攻克的堡垒。

翁亮亮计划着,接下来要在精进业务的同时,还要尝试做些相关科研教学工作,“公卫人不仅要走在前面,还要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