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分之一!外科专家从业二十年,仅见过此一例 “镜面人”患胆囊结石 专家“逆向思维”解疑难

文章来源:衢州晚报 作者:赵凯怡 徐莉 潘承天 点击数:1382 更新时间:2022-11-08

上周,50岁的张阿姨因“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前往四省边际中心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就诊。肝胆外科主任医师沈红波建议其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但令沈红波没想到的是,这位患者比较特殊,即内脏器官的位置与正常人相反,就像是正常人照镜子,这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转换思维,方向与力道的掌控不比常规操作

二十多年前,家住江山的张阿姨在体检中得知自己是“镜面人”,医生告诉她,这种畸形通常不影响人的健康,但一旦患病,就可能会给治疗特别是手术治疗造成一定的难度。

上周,张阿姨因反复左上腹疼痛不适到当地医院就诊,彩超提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但病情反反复复,经过治疗,腹痛缓解又复发。考虑到张阿姨全内脏反位的情况,医生建议其前往上级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张阿姨随即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衢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经过详细的检查和病史询问,肝胆外科团队决定为其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就手术本身而言,难度并不大。一般情况下,医生做手术都习惯于某一方向的解剖操作,但这位患者的解剖完全逆向,和我们一贯的思维相反,这便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术前,沈红波为张阿姨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以往此类手术,沈红波会站在患者左侧,并在术中优先显露胆囊后三角,剔除脂肪结缔组织,显露胆管和血管,再进行后续操作。

此次术中,沈红波站到了患者右侧。他说,胆囊周边组织张力本身就低,加上水肿,难以充分显露胆囊三角。如果控制不好力道,还容易损伤胆管和血管,且操作方向也会和以往相反,十分考验医生的手脑协同度。此外,患者胆囊水肿严重,正常大小约为6厘米×4厘米×4厘米,而患者胆囊约12厘米×6厘米×6厘米,手术视野变差,加大了操作难度。

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沈红波打破思维惯性,一个多小时后,他带领团队顺利完成手术。

目前,张阿姨恢复状况良好。“我当时有点担心自己的情况,非常感谢沈医生和各位医护人员,他们技术好,对我也非常关心。”


“镜面人”发生的概率仅为百万分之一

沈红波介绍,“镜面人”又称“镜子人”或“镜像人”,即心脏、肝脏、脾脏、胆等器官的位置与正常人相反。“医学上对‘镜面人’现象的成因没有确切定论,一般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可能是在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突变,发生概率为百万分之一,我从业二十年,也只见过这一例。”

“‘镜面人’只是内脏位置发生变化,相互间的关系并未改变,因此生理功能与正常人一样,对健康和生活都没有太大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镜面人’一旦患病,医生如果照常规判断极有可能发生误诊。”沈红波说,“镜面人”患者如果知道自己的情况,在就诊时一定要及时告诉医生。

沈红波相告,根据《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版)》,对于胆囊良性疾病,国内外临床指南均推荐将胆囊切除术作为治愈手段。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是胆囊良性疾病的一种,消化不良是胆囊炎的常见临床表现。”沈红波说,“长期胆囊炎或导致胆囊癌变,而胆囊癌是可以预防、难于治疗的疾病。胆囊癌的预后极差,近年来国内临床发生率也有逐渐增加,今年已接诊十来名胆囊癌患者。”

其中,胆囊结石可能会滑落胆管,一旦滑落至胆管,可能会引起胆管炎、胰腺炎。如果引起重症胰腺炎,死亡率高达30%~40%。沈红波表示,临床上,常有患者会把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误认为是“胃痛”,还有一小部分患者表现为右侧肩背部疼痛。胆囊结石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均推荐实施胆囊切除术,通常说的没有症状并不代表没有慢性炎症,反复的炎症刺激可能会导致胆囊癌的发生。对于暂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应密切随访,注意结石大小、胆囊壁等变化。一旦出现症状、胆囊结石相关并发症及胆囊癌危险因素时,如结石大于2厘米、萎缩性胆囊炎、合并胆囊息肉、瓷化胆囊等,应立即实施胆囊切除术。

“预防胆囊结石,应均衡饮食结构,避免进食过多的高脂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及粗纤维食物,多饮水,适当运动。”沈红波特别提醒,吃早饭能促进胆囊里的浓缩胆汁排空,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预防结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