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七例!走路经常摔跤,会被摩托车喇叭声吓到,原来都是这个病惹的祸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作者:盛伟 徐莉 董自斌 点击数:1834 更新时间:2022-12-15
几天前,四省边际中心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通过基因检测,确诊了一例过度惊吓反应症患者。
12月15日上午,小时新闻记者从医院获悉,经过治疗,患者已基本正常,恢复正常工作生活。就可查数据显示,该患者或系我国这一罕见病的第7位患者。
在神经内科诊室,坐在医生对面的小伙子名叫小李(化名),今年26岁。“走路不稳,有20多年了!”
从小到大,尽管生长发育正常,但小李自会走路起就经常摔倒,时常摔得头破血流,运动能力也比同龄人差,尤其是跑步速度,但迟迟找不到病因。
“感觉人生被套上了一个沉重的枷锁。我被困在这个没用的身体里太久了。”小李诉说着自己的病情,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得知小李的病情,神经内科王传刘副主任医师组织罕见病诊疗团队进行针对性的检查。遗憾的是,经过肌电图和核磁共振排查,小李的检查结果显示无异,此时,团队的诊疗思路陷入僵局。
“仪器设备给不了诊断,还是要从病史入手!
王传刘决定重新开始,他仔细询问小李的病情,从第一次发病到最近一次发病,时间、地点、症状……一一排查,不忽略任何一个细枝末节。
终于,小李姐姐无意间说的一句话引起了王传刘的注意。“这孩子长大以后也经常摔倒,有时候听到摩托车的喇叭声都会吓得摔倒在地。”
这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成为发现这个“疑难杂症”的关键。
次日,王传刘就给小李安排了基因检测。看到结果的那一刻,小李终于解开了困扰自己多年的病因,原来自己患的是一种叫作“过度惊吓反应症”的罕见病。
王传刘介绍,因这类病例极为罕见,目前国内见诸报道的只有6例,小李或系我国第七例过度惊吓反应症患者。
该病的主要特点是,患者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对不能预期的视觉、听觉或触觉刺激会产生过度惊吓反应。发病可从新生儿期开始,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肉僵直,严重时可致窒息,年长儿主要表现为惊吓后反复摔倒,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极易被误诊为癫痫。
基因检测是目前唯一的确诊手段,对于临床考虑过度惊吓反应症的患者应早期行基因分析,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
幸运的是,过度惊吓反应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遗传病,神经内科主任杨铭介绍,氯硝西泮是目前治疗该病最有效的药物,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其耐受情况调整剂量,用药后症状一般都有改善明显。但患者需长期随访,其他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苯巴比妥、丙戊酸等对该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患上罕见病是不幸的,但小李又是幸运的,经过神经内科罕见病诊疗团队的细心诊断,终于找到病因,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