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匠心】褚彦玲:探索不止步、超越无止境
文章来源:宣传统战部 作者:徐莉 潘承天 点击数:2771 更新时间:2022-09-20
医者承生命之重,必须匠心于行。医者,是当下最需要坚持工匠精神的匠人,他们精益求精、专注耐心、一丝不苟,用双手给予无数人新的希望,用双手撑起生命之重,在手艺与生命之间寻求隽永,今天,我们推出《医者匠心》系列五,走近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褚彦玲博士,聆听她的故事。
术业专攻:
以不断精进锤炼过硬本领
褚彦玲,辽宁人,博士毕业后曾任职于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全军耳鼻咽喉科研究中心, 2022年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并入职我院。
面对疑难杂症,褚彦玲总是以敏锐的诊疗思维和深厚的医学知识作出准确判断,努力帮助患者解除痛苦。此前的一次诊治经历让褚彦玲记忆深刻。她曾遇到过一位反复发热的患者,因扁桃体及鼻咽部反复溃疡不愈,在外院诊治抗炎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溃疡面积逐渐增大,虽两次取病理但是均为普通炎性组织,但溃疡还在发展已经逐步向鼻咽部中线处接近,若继续发展会引起致命性大出血等并发症。褚彦玲凭借知识储备及经验,高度怀疑恶性淋巴瘤可能性大,患者经过第三次取病理,证实了该诊断。经过及时规范的抗肿瘤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遏制,避免了进一步恶化。
自2011年参加工作,褚彦玲已扎根耳鼻咽喉领域11个年头。她善于创新,钻研耳鼻咽喉相关手术器械改良。在担任空军飞行人员变应原谱检测分析、飞行人员鼻部解剖变异的CT观察等项目总负责人期间,她严格把关数据采集和分析,获得5个以上实用新型及发明型专利。
褚彦玲还致力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源谱的临床统计工作,并发表核心论文,对过敏性鼻炎的研究做出突出贡献,中华医学会(过敏性鼻炎治疗指南)、辽宁统计学心数据均参照应用褚彦玲的统计数据。
医者仁心:
以专业素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生的专业素养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建立,如何做一名有温度的医生?
记得在数年前,一位84岁的李老先生来到褚彦玲所在的耳鼻咽喉诊室问诊,还在候诊的李老先生突发昏厥,老人家突然意识不清,心跳呼吸骤停,紧接着出现尿失禁。褚彦玲见状,立即冲上前去,和现场医护一起为李老先生作心肺复苏。仅仅用时2分钟,患者呼吸心跳恢复,出现自主呼吸,意识开始恢复,血压恢复至110/70mmHg,血氧恢复至98%,体征逐渐平稳。
“褚医生为人亲和,说话不急不缓,对患者从没有不耐烦的情绪。”“她技术好,和蔼可亲。”入职我院耳鼻咽喉科两个多月,不少患者对褚彦玲已满是称道。
“患者因为病痛来问诊,的确会有一些急躁情绪,我们诊疗疾病的同时也予以一些人文关怀与安慰,不仅是为了精准治疗,同时也是为了帮助患者缓解病情。”在褚彦玲看来,“换位思维”也是帮助患者缓解病痛的一种治疗,因此,她总是仔细询问、耐心安抚。为了让患者能听懂深奥的医学知识,她会拿起笔在纸上“画图示意”,或生动直观的简笔画,或通俗易懂的讲解,这样温馨的画面也经常在褚彦玲的诊室出现。
砥砺奋进:
以学无止境铸就一路前行
从小目睹家人“求医难”的困境,褚彦玲的内心受到很大触动,因此她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竭尽全力帮助有需要的人。
“踏实、努力、拼搏”是褚彦玲一直坚信的座右铭。每天上午7:30即开始投入一天的诊疗工作,是很多医生的工作常态。即便如此,褚彦玲仍觉得时间不够用,在当地医院从医期间,她曾创下一天接诊130余名患者的最高问诊纪录。入职我院耳鼻咽喉科以来,她依然保持着“勤勉、钻研”的特质,紧跟国内外医学前沿,潜心钻研耳鼻咽喉诊疗领域最新进展,积极探索临床转化。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努力以一流的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她白天坐门诊、忙手术,晚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诊疗团队一起研究病例。有时遇到疑难病例,即便夜深人静回到家中,褚彦玲也不肯闲着,仔细查询文献、和同行探讨,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作出准确的诊断。
“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在一个崭新的平台,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努力。”褚彦玲说,一定尽己所长,创造更多更高的学术价值,造福更多的患者,不断提升医院的软实力。
学医之路,道阻且长。作为高层次医疗人才引进褚彦玲并没有以博士的优越感自居。在褚彦玲看来,博士学历不过是一纸文凭,在日新月异的医疗领域,她从未停下钻研的脚步。
人物名片
褚彦玲
褚彦玲,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国十佳科室)工作及科研八年,积累了大量常见病及疑难病例经验,课题核心数据现仍被中华医学会临床治疗指南引用,曾就职于全军耳鼻咽喉研究中心北部战区空军医院多年,拥有大量临床病例手术经验,发表SCI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个人发明专利及科技创新7项。
擅长鼻腔疾病的微创治疗、过敏性鼻炎系统科学的药物指导、儿童腺样体与扁桃体肥大及成人打鼾等离子手术治疗,以及早期喉癌、咽喉良性病变的微创治疗、中耳炎及耳聋的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