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尾帽下的担当!5·12国际护士节特别报道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曾素庆、罗东哲 、何玲、 赵凯怡、徐莉等 点击数:3787 更新时间:2022-05-11

生活中,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疫情防控中,她们是逆行而上的白衣天使。

从晨曦微露到夜深人静,从忙碌的门诊到寂静的病房,从抗疫一线到后勤保障,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年纪,同样的担当。

今年5月12日是第111个国际护士节。今天,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衢报传媒集团推出“燕尾帽下的担当”——5·12国际护士节特别报道,尽显燕尾帽下的风采。


上海大姐对我说“谢谢侬!”

衢州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主管护师 周红霞

3月30日,我接到了支援上海的通知,便立即回家准备好了行李。4月3日,我和队友们出发抵达上海驻地酒店,跟随浙江省援沪医疗队,共同执行任务。

经过严格的培训与考核后,4月6日晚上,我们正式进入上海临港方舱医院。当晚,我们收入患者600人。

在舱内的工作时间是4小时,加上往返时间,我们起码有8小时不能吃喝,纸尿裤是必需品。我在舱内的主要工作是院感防控以及核酸采样。其中,我不仅要督导队友们防护穿脱、手卫生执行情况,还要完成“三区两通道”的消杀、清运垃圾等工作。不得不说,穿着防护服消杀真是个体力活。我第一次在舱内消杀,就出现了胸闷气闭的症状,我及时进行调整,接下来一切顺利,我在舱内的工作得到了省队院感老师的认可与多次表扬。

“我胸闷、头晕,睡不着,你们能不能帮我看看?”4月26日凌晨4点多,一位上海大姐急匆匆地向我走来。我们给她做了基本的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我决定和大姐聊聊天,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原来,大姐附近的患者都陆续出院了,迫切希望出院的她,感到非常焦虑和孤独。

作为一名从业24年的护理工作者,我深知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与安慰的重要性。我帮大姐倒了一杯温水,和她拉起了家常,安抚她放宽心,心态好了,抵抗力就会好。我叮嘱大姐若有需要,可以随时来找我们。大姐感激地点了点头,渐渐睡着。下班前,我特意去看了大姐,她和我说:“谢谢侬!”我特别感动。

“上海加油,浦东加油!”“抗疫心连心,我们不孤单!”方舱内有一面充满温暖的“心愿墙”,是患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大白”的祝福,对天下无疫的期盼……

5月6日,我们负责的病区患者全部出院。5月7日,我们接管了新舱,包括100张亚定点床位和232张普通舱床位。听说好多战友已经凯旋了,我相信,随着上海疫情形势的好转,我们也马上能回家了。

我是千千万万医护人员中的一朵小浪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汇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我不想留遗憾

衢州市人民医院浮石院区隔离病房主管护师 盛红娜

2022年,历经三个春秋,也没有减轻抗疫的压力。抗疫的动人故事依然在夜以继日地续写。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需要自己的时候就上,不会过多考虑自己的处境。

2020年疫情初始,我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支援武汉,虽然没有被选派,但在之后的衢州疫情工作中我没有松懈。

今年初春,衢州疫情突然暴发。作为从业30余年的护士,我始终愿意站在抗疫前线,一次又一次地主动请缨。这次,我终于如愿进了隔离病房,照护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在这个岗位上,我们经常闷在防护服里,6个小时不吃不喝,即便是春寒料峭,汗水也会一直流。我的工作是每天观察患者病情,配合医生完成治疗,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为他们跑腿、传递物品等。特别是一些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有的需要我和同事们轮班24小时特护,我每天下班回到隔离酒店倒床就能睡着。

我在隔离病房的工作充实忙碌,而且让我快乐。作为一名进入隔离病房里最年长的护士,我想在退休前的工作时光里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不留遗憾!在困难和阻碍面前,哪怕是最基础的工作,也要尽心尽责、全力以赴。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是小事,即便有再大的困难我也会想办法去克服。

在工作中,我受到过单位的表扬,收到过患者送的锦旗,他们对我工作的认可是我莫大的前行动力,能为抗疫贡献一份力量是很幸福的事。希望所有的医护人员在抗疫期间,身体健康,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