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时13分,救回脑梗患者

文章来源:衢州晚报 作者:何玲 徐莉 点击数:3036 更新时间:2021-01-12

有不良生活习惯,脑梗风险增加


最近天气寒冷,早晚温差很大,人的免疫系统到达了最薄弱的时期,所以很多疾病在这段时间更容易发作。对于老年人来说,心脑血管疾病更容易在这段时间趁虚而入。前不久,82岁的市民许老先生就在夜里突发急性脑梗死,所幸溶栓及时,救回一命。溶栓24小时后,他已基本恢复正常,且能自行下地行走,现在情况良好,基本没留下后遗症。


白天还是好好的,夜里突发脑梗死


“老爷子白天还是好好的,看完新闻联播后,他还跟我们提起第二天中午想吃的菜,没想到夜里突然不对了,我们不仅听不清他说什么,还发现他的左侧手脚不能动了。”家属话语中的老爷子就是许老先生,就在不久前,他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抢救。


120救护车呼啸而至衢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推着平车飞奔到急诊内科,躺在平车上的许老先生面色铁青,随行人员神色焦虑。


吸氧、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路,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对症补液治疗,迅速问询,一番查体后,医生初步判断许老先生出现脑卒中,高度怀疑脑梗死,急诊科第一时间联系神经内科急会诊。


“从出现症状到现在已有3个多小时,但仍在溶栓时间窗内,要立即做头颅CT,介入室准备行溶栓治疗。”神经内科主治医生段婷婷一边为许老先生安排急诊CT检查,另一边协调溶栓团队同事积极做好充分的溶栓准备。


脑梗后,最好在4.5小时内完成溶栓


很快,CT结果排除许老先生脑出血,溶栓团队立即为他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效果显现。


溶栓1个半小时后,患者口齿转清,左手左脚能缓慢抬起。


溶栓2小时后,患者口齿更加清晰,对答基本切题,左手左脚活动自如。


溶栓24小时后,复查头颅CT,未见颅内出血灶,许老先生基本恢复正常,能自行下地行走。


从出现症状到溶栓成功,短短4小时13分钟,许老先生一侧偏瘫肢体恢复正常。


“急性脑梗死建议在发病后4.5小时内完成静脉溶栓治疗,治疗越早越好。如有大血管栓子形成,还可以进行脑血管机械取栓,一旦错过了卒中抢救黄金6小时,部分患者将会长期卧床甚至导致无力回天。”段婷婷提醒。


段婷婷介绍,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一种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它是由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脑梗死是卒中最常见类型,约占卒中的70%~80%。


脑梗死有一些典型症状,如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言语理解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眩晕或呕吐等。还有一些非典型症状,如剧烈头痛,进食饮水呛咳,记忆力或思考能力下降,行为改变和自理能力下降等。


“冬季气温低,血管异常收缩,是脑梗的高发期。”段婷婷说,据有关数据显示,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梗,而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梗。


有以下三个不良习惯的人,脑梗风险增加


冬季气温低,血管异常收缩,是脑梗的高发期。而有以下不良生活习惯的人,脑梗的风险则更加增大。


嗜好吸烟喝酒。吸烟伤肺,易导致血管硬化,促进血栓形成。而过量饮酒则促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速,可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导致心肌梗死。很多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血管状态就像七八十岁。


偏爱“三高”。长期摄入“高油、高盐、高糖”和“浓油赤酱”炮制出来的食物,会导致血管里的脂肪聚集,血管老化越来越严重,从而引起血管堵塞。


经常熬夜。熬夜时,身体为了让我们有足够的精神,大量分泌肾上腺激素和去甲状腺激素,而这两种激素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缓,增加血液的粘稠度。经过研究表明,长期熬夜的人患上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要比常人高出一倍多,尽量保持正常作息对健康十分重要。


段婷婷提醒,预防脑梗应做好三慢:



慢起床。人到中年,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如高血压、高血脂、血液粘稠等。早上血压较平时偏高,避免血压骤升,早上起床时要慢,留足“缓冲时间”。建议睁开眼在床上躺2分钟,起来后坐2分钟,坐到床边等1分钟,之后再站起来运动。


慢排便。清晨排便,一旦过于用力,十分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猝死的发生。排便后,要慢起身,以免发生一过性脑缺血,导致晕倒,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史的患者,排便时,尤其要留意。


慢运动。晨练过早,不利于身体健康,甚至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早起后锻炼,适宜选择走路、太极等慢一点的有氧运动,切莫做激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