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心源性猝死 保暖很重要
文章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作者:徐莉 点击数:7307 更新时间:2019-12-24
最近,气温成断崖式下降。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季节,除了发热、咳嗽、流鼻涕,还有一种叫“心源性猝死”的疾病防不胜防。什么是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有无征兆?有哪些诱发因素?好发于哪个年龄段?如何远离心源性猝死?
衢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金奇志介绍,心源性猝死指各种心脏病因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而导致死亡。心源性猝死往往是突然发作的,事先没有征兆,因突发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脏不能将血液输送到大脑及全身,患者应尽快接受标准的心肺复苏抢救,否则心源性猝死的概率非常高。
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的心脏疾病非常多,如严重的冠心病、严重的心肌病、严重的结构性心脏病、重症心肌炎、先天性的心脏离子通道病等心脏疾病。这些疾病的患者在剧烈运动、长期熬夜、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后,再加上废寝忘食地工作导致的过度疲劳,都可能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突发心源性猝死。
各个年龄段出于不同病因,都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有的“貌似健康的年轻人”因患有心脏离子通道病,在过度劳累、过度惊吓及剧烈运动时可导致心源性猝死,有的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秋冬季节清晨出门锻炼突发心源性猝死,也有患者在酗酒后心跳骤停突然倒地不起。
猝死潜伏在人们身边,让人防不胜防。金奇志提醒,预防心血管疾病不仅关系到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还关系到每一个人。只有把健康的生活习惯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才能远离猝死。
暴饮暴食:如果吃得太多,为了消化食物,血液会向胃肠转移,供应心脏的血液也就相对减少,从而加重心肌缺血;如果吃得过于油腻,摄入脂肪太多,血液中的脂肪含量也会迅速升高,从而减慢血液流动速度,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而且在暴饮暴食后的两个小时内,心肌梗死风险更高。
建议:每餐七分饱,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类,尽量远离高油脂、高能量、低营养的食物。老年人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可以采取少吃多餐的方式。
用力排便:会引起腹压、血压升高,同时心率也会加快,这时候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发生心肌急性缺血,甚至可引发心肌梗死。
建议: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排便,排便时不要过于用力。
洗澡: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如果刚吃完饭,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其他器官处于相对缺血状态。长时间待在密闭缺氧的环境里,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血。
建议:饭后不要马上洗澡。饥饿的时候也不要洗澡,血糖过低也容易发生晕厥等意外。洗澡水温应与体温相当,时间不宜过长。
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迫使心脏加倍工作,心脏强烈收缩舒张,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心肌缺氧,甚至诱发心肌梗死。
建议:做好热身运动,老年人和心脏不好者避免参加竞技性运动。若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休息。
过度悲伤:当悲伤情绪无法排解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分泌出大量激素,使心跳加速、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继而引起如胸痛、气短和休克等症状。
建议:心态平和,遇事不要急躁,保持情绪稳定乐观。
压力过大:连续加班、长期压力过大,交感神经系统会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导致心脏负担过大,可能引发心脏病。
建议:劳逸结合,避免连续熬夜加班,学会释放压力和放松身心。
情绪激动:若久坐不动时情绪突然激动,血压会一路飙升,心率增快,容易诱发心肌缺血。
建议: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和情绪激动。
气温骤变:研究发现,寒冷、风大和日照时间缩短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其中,气温对心肌梗死的影响最为明显。一般来说,每年11月到来年3月是猝死的高峰期。
建议:冬天,市民外出应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头部保暖,出门时最好戴帽子。从屋外进来时,先别忙着脱帽子,让身体缓一缓再脱也不迟。同时要注意衣服不要太小,尤其是领口、袜口、鞋子等,材质轻便,不宜过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