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山开路,以水搭桥!微创射频消融术诠释“针尖上的艺术”
文章来源:超声医学科 作者:姜露露 点击数:4542 更新时间:2021-12-09
“太神奇了!没想到这么短时间就做完了手术!”患者于先生怎么也没想到,现代医学竟然用“一根针”就灭活了肿瘤,而肚子上只留下了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小针眼。
他,肝硬化十多年后又罹患肝癌
于先生今年65岁,患有乙肝肝硬化十多年了,还伴有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脐静脉重开等并发症。最近,于先生的肝硬化病情逐渐恶化,进入了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了浮肿、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随后来到四省边际中心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治疗。前几日,于先生在做全腹部增强CT扫描时发现其肝顶部出现了2cm左右结节状异常强化灶,且AFP(甲胎蛋白)指数高达216.63ng/mL,高出正常参考值(<25ng/mL)八倍,后经超声医学科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细胞肝癌。
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其侵袭性强、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于先生患有多种并发症,血小板计数仅有正常值的三分之一,传统的开放式手术风险极大,很有可能造成大出血,且术后恢复缓慢。
好在于先生的肿瘤并不大,经过多学科分析讨论,建议实施射频消融治疗。超声医学科周余旺主任介绍,射频消融是一种介入手术,主要是通过电极发射频繁变化的高频交变电流,导致组织局部温度100度左右,肿瘤细胞迅速发生蛋白变性并产生不可逆的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射频消融术一般适合肿块在3cm以下的肿瘤,于先生的肿瘤在2cm,且身体状况不适应传统手术治疗,所以我们决定实施射频消融术清除肿瘤。”
他们,逢山开路,以水搭桥
确定了手术方法,但还有一个难题要解决。于先生的肿瘤近膈顶部且贴近肝包膜,消融过程必须想办法保护膈肌和右肺。同时,于先生肝内门静脉显著扩张,腹壁皮下静脉迂曲扩张,虽然目标区域明确,但是没有特别好的穿刺路径,穿刺过程很容易损伤到肝脏周边血管,出血风险极大。
种种困难就像大山一样横在手术医生的跟前,但只有不畏艰难,另辟蹊径,通过建立人工腹水,建立穿刺路径。“正常情况下,我们腹腔的内脏都是贴在一起的,建立人工腹水后,就可以把其他脏器移开,建立穿刺路径,同时水还起到了隔离、冷却的作用,可以保护其他脏器。”
手术当日,超声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雪平对目标肿块进行超声造影,再次明确肿块部位、大小,然后行腹腔穿刺置管并灌注预先备好的温生理盐水,建立人工腹水,取头低脚高位,将病损部位肝脏与膈肌分离。相对安全的穿刺路径建立后,刘雪平在超声引导下将消融针精准穿刺到目标肿块,短短十几分钟后,肿瘤被彻底消融。精湛的技术完美诠释了“针尖上的艺术”,于先生上腹部只留下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小针眼。
周余旺主任介绍,与传统的手术相比,射频消融术利用物理热消融能量直接损毁组织,没有药物毒副作用、痛苦小、创伤轻、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在尽量保留组织功能的同时又可以反复的进行局部复发及转移癌灶消融治疗。
手术后,于先生恢复良好,并于术后三天办理了出院。于先生及其家属对超声医学科团队精湛的技术表示感谢。
专家简介
周余旺
主任医师,衢州市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衢州市医学会超声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超声分会委员,介入学组成员。擅长肝脏、甲状腺等肿瘤射频消融术,肝、肾,卵巢等囊肿硬化治疗术,各类穿刺置管术等介入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脏疑难疾病的超声诊断有着丰富的经验。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门诊地点:1号楼2楼C1区(超声医学科)
刘雪平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衢州市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助理兼介入组负责人。浙江省医学会超声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会精准介入与智能诊断分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超声专委会甲状腺消融学组委员,衢州市医学会超声分会委员、秘书。擅长超声引导下各类穿刺活检、置管引流,以及甲状腺、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在重症超声介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