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一辈衢医人致敬】余耀生:愿将人病犹己病,救得他生是我生

文章来源:宣联处 作者:徐莉 点击数:4309 更新时间:2019-10-19

余耀生,男,中共党员,1952年3月出生。虽然家境贫寒,但他自幼肯吃苦,又热心助人。1969年3月,年仅17岁的他被群众推荐当上了一名赤脚医生。从此,走上了从医之路。1976年9月,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分配到我院工作。1984年4月任医院党委副书记,1995年5月任大外科主任兼普外科主任;1998年11月,被任命为我院院长。2016年4月退休,退休后返聘,直到2018年12月离开工作岗位。

“人病犹己病 他生是我生”,四十余载从医路,角色不断变化,但他一心为民的行医本色依旧。

他敬业奉献、任劳任怨,对技术精益求精。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受命创办农村合作医疗站。农村缺医、缺药、缺钱,他努力践行国家倡导的“一根针,一把草”为农民治病的做法,自学中医理论、煤油灯下手抄数万字的《医宗经鉴》……他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竟然也治好了困扰一些病患多年的病痛。遇见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蘑菇中毒等群体性事件,他竭尽全力、通宵达旦,救治病人脱离危险。周边村民纷纷慕名求医。成为我院外科医生后,他孜孜以求,潜心钻研业务,医疗技术日臻成熟:先后成功开展了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外引流、肝穿刺双管肝脓肿持续冲洗+引流、肝门部胆管整形吻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管狭窄、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间置空肠十二指肠吻合等手术,在当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在小儿外科、心胸外科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在普外科开展腹部联合多器官切除等高难度手术,在创伤急救工作中,推行多科协作、完善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经过四十多年抢救危重病人的历练,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医学专家。

来到我院后,他秉持良好的医德,细心诊疗、耐心解答,赢得患者的交口称赞。九华乡遭遇百年未遇的大洪灾、常山中巴车超载翻入水库,遇到重大突发事件,他无私无畏、身先士卒,带领医疗团队奔赴在急救抢险第一线。

2002年8月16日,九华乡泥石流,  余耀生(右一)亲自率队抢救。

他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是一位出色的医院管理者。

担任我院院长期间,他鞠躬尽瘁:规范制度管理,强化制度建设,先后建立和完善了院长查房,医务、护理督查,诊疗组考核等多项制度;大胆探索干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全面推行干部竞聘上岗;实行以分配制度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转变服务理念,推行“病人选医生”工作;实施科教兴医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筑巢引凤,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努力改进服务质量,缩短就医流程,改善就医条件……在他的带领下,医院从“软件”到“硬件”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跃上了三级乙等医院的新台阶,成为浙西地区医、教、研、防中心。

国家工程院院士郑树森来医院视察  余耀生(右二)

有人说,余耀生是一名“制度院长”、“铁面院长”。的确,关系到医院事业发展、党风廉政建设,他铁面无私,甘于清贫。关系到职工生活、青年医生的成长,他不遗余力。职工有困难,他想方设法帮助职工解决家属就业、子女读书的难题。青年医生需要磨练,他甘当人梯,悉心指导,许多年轻医生在这位“平民院长”的帮助下,挑起业务大梁,成为业务骨干。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平民医生”成长为我院大外科片主任,到担任我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余耀生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与尊敬。先后获得市劳动模范、市拔尖人才、市“十佳”卫生工作者、市优秀共产党员、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模、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医生、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等荣誉称号。他秉持“群众的生命至高无上”的信念,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