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旅行务必防蚊 小心登革热盯上你
文章来源:感染科 作者:翁亮亮 点击数:4704 更新时间:2019-08-09
目前正值暑期旅行旺季,如果出游目的地是东南亚,一定要绷紧“防蚊”这根弦!
近日,23岁的市民李先生到柬埔寨旅游,回程上飞机前已经感到畏寒、不适,回来以后开始发烧、头痛,全身肌肉酸痛。17岁的小文同学到柬埔寨探亲回国后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到我院就诊,通过登革热血清学检查显示登革热病毒抗原呈阳性,被确诊为登革热。经过治疗,目前两位患者已经康复。
目前对于登革热,尚无疫苗,未有特效抗病毒药物,只能从防护上入手;柬埔寨、巴西等东南亚国家和南美洲国家均是登革热流行地区;游客在出境旅游或到户外活动时,要穿浅色的长袖衣裤,裸露的皮肤记得要喷涂驱蚊剂。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市民近半个月内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近期是否外出旅行史及同行人员健康状况,以便于医生尽早明确诊断。
登革热科普
何为“登革热”呢?
登革热是一种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 近年来在世卫组织所有区域迅速传播。登革热病毒主要由雌性蚊子传播, 主要是埃及伊蚊, 其次是白纹伊蚊。这类蚊子还传播基孔肯雅热、黄热病和寨卡病毒。登革热在整个热带地区普遍存在。2019年以来我省输入性登革热病例中约70%来自柬埔寨输入。造成登革热暴发主要是天气变化以及环境卫生所致。世界卫生组织预测,今年或是登革热的暴发年份。
发病症状是什么样的?
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可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如何应对“登革热”?
登革热主要通过白纹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该蚊主要在清洁小积水中产卵繁殖,因此,从源头抓防控,清除蚊虫孳生地(家居和外环境积水)是登革热防控的关键措施。
对待登革热,最好的方式是预防。简单来说就是防止蚊虫叮咬和灭蚊。
一. 喷驱蚊剂
将驱蚊剂喷在头、手臂、腿部等裸露部位,一般每2~4小时需要补喷一次。我国生产的合格驱蚊产品可安全用于2个月以上的婴幼儿。
二. 家中防蚊
安装纱门纱窗:可以有效阻止蚊虫进入,还可以把杀虫剂喷洒在纱窗上,增强防护效果;
清除各处积水:花盆、地漏、空调、垃圾桶这些容易产生积水的地方,要勤清理,防止蚊子滋生;
睡觉时使用蚊帐,或使用驱蚊产品:推荐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埃卡瑞丁、柠檬叶桉叶油的驱蚊产品;
使用杀虫气雾剂:注意不要向床单、衣物上直接喷洒,喷洒之前收好餐具,喷洒之后关好门窗,待1小时之后开窗通风,散尽之后再进入房间。
三. 外出旅行注意事项
准备前往有登革热疫情地区的外出和旅行的人员应做好做足个人防护:
1、穿浅色的长袖上衣和长裤,裸露的皮肤喷上驱蚊剂;
2、有条件时可穿戴用菊酯类杀虫剂浸泡过的衣服、长裤和袜子,可以更有效保护;
3、租住卫生条件好、蚊虫少的宾馆;
4、尽量避免在凉亭、绿化带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并且远离积水、废旧轮胎等容易滋生蚊子的地方。;
5、一般上午8~10点、傍晚4~6点是伊蚊出没的高峰时段,这些时间段尽量不要出门溜达;
6、在登革热流行区旅行结束后15天内,如出现发热、皮肤潮红、肌肉、骨骼疼痛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蚊虫叮咬史。
只要按照上述方法,做好防蚊、灭蚊工作,便能有效降低家人感染登革热的风险。当然,也能降低被蚊子咬得满身包的风险。
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等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防蚊隔离、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