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医卫关键词大盘点 每一个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文章来源:衢州日报 作者:腊莎 点击数:4812 更新时间:2019-01-15


一转眼,2019年的大门已经打开。回望2018,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上,衢州医疗卫生领域有很多大事件。如,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双下沉、两提升”升级版、构建高水平医联体等。

回顾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记者整理了2018年医疗卫生新闻的几大关键词,这些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大事,值得我们回眸和总结。2019年,我们将继续出发,为大家带来更多暖心的报道。

A关键词:最多跑一次

片段回眸:

最多跑一次,跑出新速度。衢州市人民医院,衢州市中医医院、衢州市第三医院、衢州市妇幼保健院和浙江衢化医院,都是这场赛跑的成员。市中医医院率先开展诊间结算功能,如今结算率已达43%;市第三医院的移动服务车为患者提供入院、出院一站式服务;市妇保院优化整合孕期保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儿童保健等服务资源,推广母子健康手册App,准妈妈在手机端就可查看孕前保健、产前检查结果等信息;衢化医院推出的诊间预约系统将预约时间精确到30分钟内,减少患者的候诊时间。

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落脚点不仅在于10个“最多跑一次”改革项目上,还在于打造有礼医院,让服务上档次,增强百姓就医获得感。

在“最多跑一次”的诸多举措中,区域共享中心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江山在全面推行区域共享中心建设中走在了前列。日前,记者从江山市卫计局和江山市人民医院了解到,2018年,江山市大力开展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区域病理诊断中心、区域消毒供应中心、区域心电诊断中心这五大共享中心建设,让群众在基层也能享受到上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从2018年5月开始,衢州市卫计委立足群众看病就医的“关键小事”,着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目前全县(区)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开通了预约诊疗服务;实现了市级医院一站式入院准备中心和便民、惠民三个服务中心全覆盖;二甲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均设立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妇女儿童专科医院设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或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开通绿色通道,全面提高了危急重症疾病的救治水平;“互联网+医疗”,在全省率先实现分级诊疗信息系统与医保信息平台实时交换和互联互通,实现全省上下转诊、全国8000多家医院分级诊疗社保差异化支付直接结算,已累计信息化转诊4.3万人次……一个个看得见、可感知的民生实事相继落地,是衢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好服务百姓的最好见证。

B关键词:“双下沉、两提升”

片段回眸:

2016年,衢州开始着力打造“双下沉、两提升”衢州样本,全市25家县级以上医院与105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办医协议。其中,浙江衢化医院与龙游、柯城、衢江、开化、江山等地的6家卫生院和1家医联体单位分别签约,组成“双下沉、两提升”的合作模式。通过“双下沉、两提升”,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的管理制度、服务理念、信息资源逐步接轨、融合,长期固化的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得到有效流动,支援医院特色专科技术的优势更加显现。与此同时,受援医院新技术项目不断引入,管理能力、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输血”真正变“造血”,当地百姓就医获得感也在稳步提升。

2018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医二院”)分别与衢州市人民医院、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化县人民医院,签署了高水平医联体合作协议。这不仅标志着双方探索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更近了一步,也代表着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脚步更快了。在合作中,浙医二院致力于向合作医院输入管理和技术团队,一并参与科研、临床及管理工作,快速提高其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直以来,“双下沉、两提升”都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有力抓手,是提升县级医疗服务水平的有力措施,从基层看,更是深化医改的突破口。“双下沉、两提升”是打通医疗卫生供给侧改革的通道,以着力补齐短板,进一步推动医疗资源梯度下沉,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近年来,我市“双下沉、两提升”的阶段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无论是省级资源“下沉”至市,还是市级资源“下沉”至县,基层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都在提高。

C关键词:医联体、医共体

片段回眸:

2017年7月,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的跨区域专科医联体,正式启动。该区域专科医联体,首批已吸引了全国20余省市的100多家医院加入,衢州市第三医院位列其中。众所周知,湘雅二医院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精神疾病领域医疗、教学、科研方面的“领头羊”,加入这个跨区域的协作网络,对于衢州市第三医院来说,相当于将“国家队”诊疗技术“空降”浙西,可以让先进的诊疗技术以最快的速度应用到该院。医联体成立之初,衢州市第三医院院长叶金林说,要通过医联体借力发展,让我市重性精神障碍疾病治疗能力走到全省前列,让心理咨询与治疗实现跨越式发展。

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是浙江省继“医联体”后的又一医改举措。 2017年10月,浙江省卫计委下发了《浙江省医改办关于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从全省11个地市中各选一个县(市、区),试点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常山县被列为全省医共体11个试点县之一并成为衢州市唯一的试点县。医共体,旨在破解乡村“最后一公里”难题,让百姓看病不再颠簸。2018年,继招贤和大桥头乡后,常山县人民医院“医共体”相继在常山辖区的10个乡镇开设了分院,专家们常驻分院,保证老百姓在每个乡的分院里都能看到专家。目前,常山县“医共体”主要有两家,一家是常山县人民医院医共体,一家是常山县中医院医共体。2018年1月,“医共体”已在全县14个乡镇卫生院全面铺开。全县近24万农村人口,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县级专家服务。

县域“医联体”和“医共体”有力带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逐步实现了县、乡、村就医一体化,实现了全县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完善了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了医疗机构间的分工协作机制的形成。通过2018年在衢州市本级和县乡镇医院这一系列的报道中可以发现,医联体、医共体的建设正逐步完善,老百姓在家门口得到优质医疗服务已经逐渐成为常态。

D关键词:榜样的力量

片段回眸:

“浙医二院吴群教授的下沉,无疑为我们科室注入了一股压力和动力,我感受到的‘鲶鱼效应’十分明显,大家的活力都被激发了出来。” 衢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戴伟民说,吴群的“下沉效应”不仅仅在市人民医院,他还将效应最大化,辐射至整个衢州地区。眼下正是脑梗的高发期,吴群特意叫来了浙医二院血管取栓团队,将全市的神经内外科、急诊医生汇集在一起,进行沙龙讲座,对规范化治疗做了系统培训,推动了全市的神经外科发展。 “我去过不少地方,这次把工作、生活都下沉到了衢州,业务上的作用真正发挥了出来,这是在杭州没有的体会。希望能尽快帮助衢州的神经外科发展走上快车道。”对于此次下沉,吴群如是说。

“眼科医生不认人,但认眼睛。每个人的眼底都独一无二,就像指纹一样,患者也许记不住,但眼底让我看一眼,我一定能认出来。”每一个眼底疾病都有其自己的病变特点,每一位医生的治疗和手术方式也各有不同,衢州市人民医院眼科医生刘凌和眼睛打交道了20年,修炼出了“火眼金睛”。 “医生除了要有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一颗纯粹的心吧!”刘凌觉得自己挺纯粹的,工作起来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干扰他。

 2018年是石梁镇中心卫生院医生赖荣福从医第49个年头了,他熟知每一位村民,老人们见到他也很亲切地喊他“荣福”,每次都很热情地拿菜、煮面,把赖荣福当做家人。当了大半辈子的医生,哪是停得下来的。 “都是平平常常,应该做的事情,老百姓花钱少、病看好,我们也就放心了。”在大山里坚守了大半辈子,赖荣福觉得自己很幸福。

无论医疗体制和医疗服务如何变,医护人员都是给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关键人物。2018年,记者的镜头对准了这些医疗界的典型人物,他们有的是医疗“大咖”,在业内极具盛名;有的是默默无闻的乡村医师,坚守基层数十年,只为当好健康守门人;还有的是正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无论在哪,都尽自己所能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他们是医疗界的榜样力量。